缅甸《金凤凰报》:走进二十大新闻中心 感受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成就******
中新网10月15日电 据缅甸《金凤凰报》报道,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正式启用,新闻中心主功能区设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和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10月14日,缅甸《金凤凰报》特约记者探访了位于新世纪日航饭店的二十大新闻中心。
走进新世纪日航饭店一楼大堂,可以看到“热烈欢迎中外记者朋友采访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醒目标语,旁边悬挂着中国结。记者们纷纷举起摄影机、手机在这里录制报道内容。
在融媒体体验区,屏幕滚动播放着《我们的新时代》《践行嘱托这十年》等反映中国十年变革的纪录片、视频作品。多模态新闻信息采集“机器狗”、XR沉浸式演播室、冬奥会动作智能分析系统“AI时间切片”等新科技展示,呈现十年来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成就,吸引中外记者驻足体验。
“喜迎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打卡机是最有人气的地方之一,中外记者排队在此拍摄照片,打印定制纪念卡,留下美好瞬间。
新世纪日航饭店设立的记者工作区,设置了200个工位,配备网络端口和部分公用电脑,实现5G无线网络覆盖,不少记者正在忙碌地进行报道工作。在记者工作区外一角,整齐地摆放着介绍“一带一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的多语种书籍资料,供记者前来取阅。
在三层的世纪厅,工作人员正在测试网络信号。10月15日下午,这里将成为中共二十大新闻发布会的分会场,中外媒体记者将在此通过视频“连线”参会。这将是中共二十大召开的首场发布会,备受中外记者瞩目。
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受到世界瞩目,共有约2500名境内外记者报名参加大会采访报道工作,其中港澳台记者约150名,外国记者约750名。
值得注意的是,新世纪日航饭店一层还设有外币兑换机,泰铢、菲律宾比索,在这里都可以兑换人民币。
让中外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中国正以交流、互动的形式,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完)
“典”亮新时代|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编者按: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新时代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释义】 《吴越春秋》是东汉史学家赵晔所著的一部有关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历史的著作,今存十卷。前五卷为吴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五卷为越事,自无余以至勾践,注重叙述吴越争霸的史实。 “民富国强,众安道泰”出自第八卷《勾践归国外传》,意思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社会安定和平。《勾践归国外传》记述了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放回越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重用范蠡、文种等人,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和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使越国民富国强,具备了伐吴复仇的能力。 中国古代就有“藏富于民”之说,认为只有百姓生活富足,国家才能繁荣稳定、长治久安。故《吴越春秋》把“民富”放在“国强”之前。 【解读】 2021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就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点工作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引用古语“民富国强,众安道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 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14亿多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用几十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共同富裕道路作了新的探索,对共同富裕理论作了新的阐释,对共同富裕目标作了新的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佰家富app地图 |